柯文哲多次拒絕出庭應訊,背後原因曝光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涉嫌在京華城容積率放寬案中多次拒絕出庭應訊,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這起案件不僅涉及複雜的政治背景與利益糾葛,還牽扯到台北市政府內部的決策過程和權力分配。

據了解,這起案件的核心在於京華城容積率的放寬,背後隱藏著沈慶京與柯文哲之間的金錢交易。9月28日,沈慶京的親信朱亞虎與柯文哲的財務幕僚李文宗被收押,進一步證實了兩者之間的行賄協議和資金流動。檢方掌握的證據,包括證人供詞、物證以及對話記錄,都顯示柯文哲在此案中可能難逃收賄嫌疑。

然而,儘管證據確鑿,柯文哲仍然多次拒絕出庭應訊。10月1日,當檢察官計畫第5次傳喚柯文哲進行金流調查時,他再次選擇不出庭。這一系列行為引發外界猜測,柯文哲是否試圖透過拖延戰術來尋求政治庇護或其他解決方案。

在8月30日的首次出庭中,柯文哲面對京華城容積率放寬過程中的問題,幾乎有問必答,但他將責任推給副市長彭振聲,並表示自己完全依賴專業決策和合法程序。然而,當檢方展示沈慶京通過8家公司向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及其男友掌控的5個公益組織匯款4740萬的證據時,柯文哲的態度驟變,最終拒絕配合調查。

此案涉及的政治人物和企業家在台灣政界和商界都具有一定影響力,因此,案件的進展備受關注。未來的調查是否會揭示更多的內幕,以及柯文哲是否會改變立場,仍然是未知數。這一事件提醒社會各界,政治透明與司法公正的重要性。